教育:過去,現在,未來

我到現在有時候都還會想,倘若六年級的時候我堅持我的決定,結果會不會不一樣。

小學六年級畢業,在我當時的認知,有兩條升學管道:一是國中;二是獨中。
因為喜歡中華文化,覺得在獨中比較有這樣的氛圍,也比較容易得到資料。
另一方面,我還蠻喜歡所謂社團生活,雖然不是交際高手,但是在一起完成一項項任務的感覺真的不錯。
況且在我的父系長輩中,只有我爸國中預備班還沒讀完就自己畢業以外,其他的最少都有獨中初中畢業文憑。
當時時常在一起玩的朋友和親戚也都選擇到獨中升學,所以還沒拿到小六鑑定考試的成績前就決定到到獨中升學。

倘若按照教育局分配的話,我家的地址會自動把我派到鄰近的國中升學,當時因為流氓而聞名,但也有許多資優生代表該校到校外比賽奪冠,可說是大好大壞的一所學校。
在小六鑑定考試成績出爐,媽媽跟我聊了一下關於國中和獨中對於未來的出路。
如果想要留在馬來西亞發展,選擇國中會比較適合,但是如果選擇獨中的話,或許需要出國深造,或許也可以在馬來西亞發展,但是出路不比國中的出路廣。
以我的成績,我的國文老師兼朋友媽媽--顏老師覺得可以選擇更好的環境,所以就鼓勵我和智新一起申請到市區的名校國中升學。同時,我也報考了獨中入學試,因為那才是我的本願。

但是現實卻不會這樣如我所願,因為我家沒辦法負擔獨中昂貴的學費。
媽媽因為想要照顧我們兄妹,從一個塑料袋廠操作員轉成全職的家庭主婦,家裡經濟來源就全權由爸爸負責了。
藍領階級的爸爸賺取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換來的,所以我們從小就省吃儉用的,大多數只買必需品,不太敢亂花錢。
當時也沒想過去申請清寒學子獎學金,沒想過可以到貸書社借課本。
我們沒有那樣的資源,因為當時的認知是大家都要自付所有需要用到的物品。
最後,我還是選擇了國中,但不幸中的大幸是市區國中申請成功,智新的父母也願意每天早上負責載送我們到學校。
雖然已經決定到國中升學,但是獨中入學試我還是照樣應考,畢竟付了考費,也順便試看自己的實力。

初上國中,由於沒辦法適應語言上的轉變,沒辦法和友族同胞溝通,沒辦法聽明白老師講的話,覺得上學是一種壓力,還一度到輔導室哭。媽媽看見每天放學回家鬱鬱寡歡,也開始和我聊聊。到後來,慢慢習慣了就好了。

在國中,我並不熱衷於課外活動,除非關係到課外活動分數,要不然一概不理會,放學鐘聲一響,馬上收拾走路到巴士站坐公共巴士回家。這完全跟我想像的中學生涯是截然不同的一個畫面,就像是到點準時下班的上班族,加班也是為了加班費而已。

老實說,即使到中六畢業了,我都還是會埋怨媽媽為什麼我家沒辦法讓我上獨中。
從小,媽媽就灌輸我們要把書讀好,這樣才有能力選擇比較好的工作環境,但是當我想要更好的讀書環境的時候卻沒辦法得到。
媽媽也迫於無奈,也覺得愧疚。
雖然那也不是媽媽的錯,不過那個坎一直無法跨過去,那根刺一直插在手心無法拔出。
如果聊起這個話題,我時常都會跟媽媽說: 如果我當時堅持到獨中升學,現在的我一定不會留在馬來西亞,一定會在臺灣,大學修讀的科系也不會是機械工程,同時也不會在十六歲那年一起轉變成素食者,可能現在全身刺青也說不定。

直到現在小妹上了中四,選擇了商科為主修課,所有問題才得以解釋。
因為媽媽考慮到商科可能往後繼續升學的話,或許需要到私人大學,所以就跟老爸討論了這個課題。
我的老爸竟然說要讀就讀政府的,私人的沒辦法供她讀。

以前說,沒能力,情有可原,現在說沒能力我覺得就有點說不過去了。
雖然說動過手術的老爸,把工作量降低了,但是我們絕大多數的開銷都是必需品和保險而已。
而且現在我也大學畢業了,目前也找到一份工作,家用數目給的雖然不多,但至少可以幫忙補貼一點。
大妹現在大二,讀的也是政府大學,借PTPTN貸款繳學費,生活費靠小舅的資助,目前還過得去。
當然如果小妹真的需要上私人大學,我也會幫忙供她讀,也不會要老爸全權負責,畢竟他年紀也大了,我也有收入了,大妹也差不多快要畢業了,也可以幫忙。

媽媽告知了老爸的回應,我還是忍不下去。
“如果小妹真的需要讀私人的,我供她讀。”
先不管未來會是怎麼樣,只要她有求學的想法,就盡可能的滿足,這也並不是什麼壞事,為什麼要這樣限制她。
我也並不是說寫這個來公告天下我有多好什麼的。
我只知道,長兄為父,我只有這個想法而已。

媽媽也順著這件事告訴我,以前不給我讀獨中,也是老爸不願意啦。
其實我也已經釋懷了,因為再怎麼去尋求結果,也已經是定局了。
現在和未來才是更應該專注的,何必還要在意過去的種種,畢竟也回不去了。
也罷,也罷,或許這就是命吧。

留言